BIM具有可視化,協調性,模擬性,優化性和可出圖性五大特點,實現了“模型等于圖紙”、“模型高于圖紙”的目標。它是建筑物的數字化集合的表示,支持工程項目建設全過程的各種運算,且包含的工程信息都是互相關聯的。
對于工程造價行業,BIM技術是一次顛覆性的革命,它改變了工程造價行業既有行為模式,帶來新一輪的洗牌。美國斯坦福大學整合設施工程中心(CIFE)根據32項目總結了使用BIM技術的如下效果:
1.消除40%預算外變更;
2.造價估算耗費時間縮短80%;
3.通過發現和解決沖突,合同價格降低10%;
4.項目工期縮短7%。及早實現投資回報。
BIM技術無論是從成本、時間還是效率方面,都大大地促進了工程造價的提升。有了BIM模型,可實現將工程數據導入模型即得出工程量,造價師工程算量將成為歷史。BIM的引入,對造價師來說,是終結還是新的希望?
以下主要基于三個觀點進行解讀。
觀點一:BIM技術對工程造價的影響,目前只局限于算量層面。
工程造價分為三個部分,算量問題,組價問題和合同問題。BIM技術的普及對工程造價的沖擊主要局限于算量問題上。BIM作為應用軟件,更加簡化了工程量的計算,使造價師從算量的繁瑣工作中脫離出來,大量減少了計算工作,將更多的目光放在組價和合同問題上。
BIM作為工具,它的存在是簡便造價師的工作量。也糾正了一直以來造價師應該把握的方向:造價師不是算量員,他們的存在是為了更好的進行工程成本控制。
觀點二:BIM技術給造價師提供更寬、更高的職業空間。
前面提到,BIM的普及,會讓造價師的目光更多的集中在組價和合同問題上。對于價格,合同,建設工程前后的費用控制,相關法律和規章是以工程經驗積累起來的。技術軟件再萬能,也無法和造價師比沒有標準可循的組價,比合同法律法規的文字忽悠。
當工程量不需要計算的時候,造價師會更有精力去做成本控制等一些控制造價的核心內容。
BIM本身并不能成為解決方案,也不能發揮作用,真正的解決方案是行業從業人員充分挖掘和利用BIM價值更好、更快完成工程任務。BIM簡化了造價師的重復算量工作,為造價師的發展提供了更寬、更高的空間。
觀點三:BIM的透明化與工程項目的深水形成強烈的對立。
BIM技術使各階段數據無縫對接,實現全過程、全要素可靠、準確地工程造價管理。這打破了之前由于各階段數據不連續,各環節之間協同共享存在障礙,導致工程信息不透明,致使工程項目”水深“現象。
然而,這一改變,觸動的利益有多龐大,作為局外人不得而知。但是,就中國根深蒂固,牢不可催的雪球式的集團利益推測,想要撼動它們,并沒有那么簡單和輕松。
BIM對造價行業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能夠將繁重、重復、機械的算量工作交給機器去做。信息化時代,技術的發展總是驚喜不斷!大數據的出現更是助力BIM技術的便利應用。在中國首家建設行業大數據服務平臺——造價通上,借助其企業云造價服務,可一鍵存儲、搜素、導入材價數據,將工程數據在BIM模型上進行設計方案對比,施工方案模擬、碰撞檢測等,工程建設實現高效率,強精準。
信息化時代,工具是幫助人們簡化流程、提升效率的有效武器。BIM于造價師,是助動器,讓造價師從機械、重復地工作中脫離出來,更多地專注于自身專業的發展。有了BIM,造價師將會走得更快,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