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運作通道
PPP模式,首要是解決資本問題。但不能將其仍然定義為以往的墊資行為,而是在墊資的基礎上需要高度融入公擔風險的義務,也就是說需要將以往的墊資行為轉換為投資行為。但建筑行業經營者長期以來大都是執行承建義務,轉換投資角色和義務自然就需要專業的項目評估、投資、資金管控、經營等一系列的人才團隊,這將成為建筑企業角色轉換中的難題。因此,有能力在集團內部解決資金的企業借鑒“城投”模式應該會少走彎路。
從長遠發展而言,建立與金融機構的縱深合作則為最快捷方式。在項目操作過程中,作為市場參與主體,建筑企業應積極發揮紐帶作用,充分利用自身資信優勢和項目實施主體的專業優勢,以促成項目主體的快速建設與運營。這樣不僅能夠快速實現基礎設施項目的順利實施,也有利于金融產品順利銷售。基于此,企業內部建立一個專業對接金融機構、能夠根據項目需求迅速為金融機構提供項目發展建議和資金投入計劃的部門或團隊則尤為重要。
利潤成本管控
注重機械作業,減少人工成本。建筑業向來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由大量的農民工作為一線建筑工人,這是個龐大的群體,也是創造整個產業鏈中最大價值的群體。但隨著近年來農村經濟的發展變化,以及人口結構的變化,農民工勞動力供應也正呈大幅下滑態勢,這也是致使當前勞動力成本快速增長的主因。因此,要大力推廣機械作業,普及先進作業技術,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大幅降低項目成本。
應用互聯統籌,增強物備周轉。物資材料設備等成本通常占工程成本的一半以上。在項目施工過程中,所需的物資材料設備的數量及類別眾多,生產加工、采購、運輸、存儲等環節長,同時材料價格等受市場行情波動影響大,因此物資材料設備成本的因素也往往成為影響工程項目成本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如何加強對物資材料設備環節的成本管控,筆者認為,在互聯網技術發達與大數據豐富的時代,合理應用互聯網有效整合統籌所需物資設備,不僅能夠縮減運轉周期,也大大節省了物備成本。
提升溝通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基礎設施工程項目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往往具有單體工程額度大、周期長等特點,因此,溝通管理成本也占據了很大部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具有管理職能的單位應該包括項目公司、設計單位、總承包單位、分包單位、施工班組、監理單位等。通常,施工單位承擔著整個項目管理的成本,因此,項目經理以及與其他各單位對應的聯絡溝通人員,不僅需要有精準的評測分析能力,更要有有效的施工管理效率和溝通能力,從而減少無效管理及差錯發生的概率,以此降低溝通管理上的成本。
打造運營能力
與以往的BT、代建、單一承包等模式相比,PPP模式最大的區別是增加了“運營”環節。因此,未來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運營管理環節將成為企業競爭核心中的核心。筆者以為,未來基礎設施運營管理應抓住以下兩方面。首先應將打造基礎設施對其他產業的基礎服務與溝通鏈接能力作為重點。傳統產業分類中,建筑業被歸為第二產業,主要分類是基于建筑業的設計與施工環節。而未來以運營管理為主要任務的建筑業,其核心職能則是為其他所有產業提供基礎服務,特別是當前發展勢頭強勁的第三產業,因此,未來建筑業或將可以定位為服務業的服務業。也正因此,未來基礎設施項目運營管理重點應突出其基礎服務與溝通鏈接的職能。旨在確保項目的高效運轉和為其他產業之間提供便捷服務,使項目發揮最大價值。其次,打造基礎設施工程維修養護、升級改造的核心技術及管理能力。根據PPP模式趨勢分析,未來基礎設施建筑市場將逐步由新增項目建設向存量項目運營管理為主。如何保證存量項目保持其健康良好使用狀態,同時契合城市發展、科技進步、適應大眾最新的使用要求,對其進行升級改造將成為建筑企業最主要的核心任務。
就當前看,PPP模式已成為新常態。因此,建筑企業要迅速轉變管理理念,建立和健全適應PPP模式下的項目運營管理體制,加大人才隊伍建設的投入,優化企業產業結構,提高資源整合能力,方可在未來PPP市場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
(作者單位:甘肅靜寧建筑企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