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慢結合,質量進度雙層夯實
在生產運營的過程中,許多工程項目會為了追求進度而一味的求快,結果往往是項目運行體系在不嚴謹的各種決策指令中變得“粗糙”,導致項目管理體系出現各種各樣的漏洞,從而得不償失。要解決工程進度與工程質量之間的矛盾則需做到“快慢結合”,進度與質量雙層夯實才是企業的取勝之道。
所謂快慢結合是指項目管理體系在任務指令與工作的落實上要求速度要快,減少每一項任務在某一個環節停留的時間,推動項目管理體系快速運轉,提升項目運行效率,使項目管理更加精煉流暢。具體說來,就是指項目管理的決策指令等在落實傳達上的速度要快,并且對于“常態化”的一些相對較為簡單、質量控制較為穩定的工作,則一定要在工藝工序和技術操作上“搶時間”,使這些常規的工作過程能夠得到精煉簡化,從而加快工程進度。
而在重要環節的施工生產中,則必須要降速提質,確保一次性保質完成生產任務。一般來說,重要工序環節的降速可以為該環節的工藝工序留夠更加充裕的時間,使每一道工序都能夠采用為最細致的流程去實施,減少了返工情況的發生,從而減少了相應的遺留問題處理過程,節省了人力財力以及生產時間,使項目運行體系更加流暢。同時,“降速提質”可以使重要工序迎檢環節簡單化,減少了各種整改回復的耗費時間,并且高質量的迎檢環節可以使與工程建設相關的各質量監督部門及業主、監理等單位保留印象上的優勢,更有利于項目后期工作的開展。
內外結合,疑難問題協同解決
在如今工程建設行業嚴要求、高標準的管理模式下,項目生產運行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難題,阻礙著施工生產的正常推進,在這種形勢下,要保證施工進度,確保各重要節點工期按時完成,項目部則需加大內外部相關資源的利用程度,采取“內外結合”的方式方法,持續解決項目生產運行中不斷出現的問題。
要做到“內外結合”首先是要加強項目內部管理,完善項目整體制度體系以及獎罰機制,細化任務分工,明確責權歸屬,不斷修正優化項目內部管理體系,使各種問題能夠第一時間劃分給對應的責任人,從而提高了問題處理的及時性,提高了項目的執行力度。與此同時,要與外部相關單位部門保持較為緊密的聯系溝通,保證實時信息的共享交流,著重加強與監理、政府、業主、供應商等外部相關單位部門的溝通聯系,以協同解決項目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確保項目在生產運行過程中遇到問題能夠有方法、有途徑的去解決。
“內外結合”能夠促使項目對新發問題迅速做出反應,從而迅速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及處理方案,及時解決好項目生產運行中資金流動、物質供應、征地拆遷、方案變更等各種疑難問題,為項目生產提供了良好的施工環境,也為現場施工平穩推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確保各節點工期能夠按時保質保量完成。
上下結合,緊密配合提質增效
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項目管理體系的流暢性體現了工程項目整體的執行力,以及項目在遇到疑難問題時的自我調整、攻堅克難的能力,而要提高項目運行體系的流暢性,就須做到“上下結合”,加強對項目管理體系的持續優化,提高項目整體的管理質量,從而促動施工生產的不斷推進。
“上下結合”一方面要求工程項目要注重與勞務隊伍形成“上下聯動”,經常保持相關信息資源上的溝通交流,保證重要訊息的實時共享,提高應對突發狀況的及時性,發現勞務隊伍在施工生產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并積極與各相關單位部門展開聯系,第一時間將目標問題細化分解,爭取在最短時間內將問題解決落實,保證施工生產的正常推進。另一方面則需與公司機關等上級組織保持聯系,充分利用好公司的各種信息與政策指導作用,并利用階段性的工作匯報、督導檢查等環節及時向公司傳達項目生產的實施情況,使公司各級領導以及相關業務部門對項目整體運行情況持有大方向把控,降低了項目運行風險,使各管理環節平穩可控。
“上下結合”的管理策略間接形成了項目部“以動促動”的監督體系,項目生產運行的各個環節能夠形成“前后監督”的良性循環體,保證了項目生產運行的各個環節有序推進。
新老結合,經典創新互融共進
開拓創新是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外部市場里能夠保持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時也是企業開源節流保持良好經濟效益的重要原因。因此,在項目運行的過程中,項目管理人員要及時發現各種工藝工法、體系制度以及管理理念方面的不足,積極學習借鑒其他單位的優秀做法,融合項目管理實際加以創新融合,使項目管理也在各方面不斷優化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在開拓創新的同時,也保留一些性價比較高的經典工藝工法以及相關的規章制度,在做到開創拓新的同時也充分考慮項目生產的成本控制,使項目管理在“新老結合”的管理理念下不斷創譽增效。
另一方面,項目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需充分發揮老同志的經驗優勢,利用“傳幫帶”作用,不斷壯大項目現有的人才隊伍力量。人才隊伍的“新老結合”能夠有效發揮年輕員工在創新開拓方面的活力與老員工穩中求勝的長處,使企業在充滿活力的同時也能夠保持充足的穩定性,從而得到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多少結合,開源節流倍增效益
現如今,工程建設行業已經步入微利時代,企業的盈利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于企業管理者能否對企業的生產成本進行科學合理的把控。“開源節流”是企業管理中經常會出現的一個名詞,也是企業管理的一種方法理念,它為現代企業提供了一種新的管理思路與運行模式,促使企業在微利時代開辟新的道路,從而實現效益倍增。
“開源節流”要求企業管理者盡可能多的去尋找企業盈利的途徑,積微而多,使企業固定有限的資源能夠在更多的經營途徑中獲取更大的利潤,與此同時也盡可能的減少企業多余生產成本的支出,使企業生產成本長期平穩可控,企業運行狀態持續穩定發展。對于施工企業來說,基層項目需要嚴格把控地材、鋼材等建筑材料的使用節超,完善相應的獎懲體系和考核機制,利用對下計價、資金分配、材料供應等更多途徑去管理約束施工隊伍的施工質量,從而控制施工生產成本,減少資源浪費,達到“節流”的目的。另一方面,工程項目應建立完善的項目成本控制臺賬,從“自我創新”和“學習交流”兩方面入手,優化項目成本管控機制,持續提升項目生產工藝和管理水平,積極從方案變更、工法改進、工藝提升、工序細化等多種途徑尋求盈利,從而實現“開源”的預期效果。
“開源節流”將“尋求更多的盈利途徑”與“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費”相互聯系,實現了開源與節流的“多少結合”,促使企業在成本把控與效益提升之間建立良性融合體,推動企業持續向好發展。
在工程行業日趨嚴格的態勢下,企業要保持持續的競爭力,就需細化管理體系,從而使現有的各種資源能夠得到充分利用。“五個結合”從項目資源的本身入手,揚長避短,激發了項目創效的潛力,也為項目和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足夠的動力。(作者:徐鋒,中鐵十一局集團五公司鄭萬鐵路項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