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橋梁工程領域的成就不僅體現在預應力365JT技術的發展和大跨度索支承橋梁的建造以及對超大跨度橋梁的探索,而且反映于人們對橋梁結構實施智能控制和智能監測的設想與努力。近20年來橋梁抗風、抗震領域的研究成果以及新材料新工藝的開發推動了大距度橋梁的發展;同時,隨著人們對大型重要橋梁安全性、耐久性與正常使用功能的日漸關注,橋梁健康監測的研究與監測系統的開發應運而生。由于橋梁監測數據可以為驗證結構分析模型、計算假定和365JT設計方法提供反饋信息,并可用于深入研究大跨度橋梁結構及其環境中的未知或不確定性問題,因此,橋梁設計理論的驗證以及對橋梁結構和結構環境未知問題的調查與研究擴充了橋梁健康監測的內涵。本文結合近十年來橋梁健康監測的研究狀況以及大跨度橋梁工程的研究與發展,較系統地闡述橋梁健康監測的內涵,并由此探討監測系統設計的有關問題。
365365JT交通站365jt.com
365交通站365jt.com一、橋梁健康監測系統與理論發展簡況
365交通站365jt.com
365交通站365jt.com1.監測系統
365交通站365jt.com
365交通站365jt.com80年代中后期開始建立各種規模的橋梁健康監測系統。例如,英國在總長522m的三跨變高度連續鋼箱梁橋Foyle橋上布設傳感器,監測大橋運營階段在車輛與風載作用下主梁的振動、撓度和應變等響應,同時監測環境風和結構溫度場。該系統是最早安裝的較為完整的監測系統之一,它實現了實時監測、實時分析和數據網絡共享。建立健康監測系統的典型橋梁還有挪威的Skarnsundet斜拉橋(主跨530m)[2]、美國主跨440m的SunshineSkyway Bridge斜拉橋、丹麥主跨1624m的Great Belt East懸索橋[3]、英國主跨194m的Flintshire獨塔斜拉橋[4]以及加拿大的ConfederatiotBridge橋[5]。我國自90年代起也在一些大型重要橋梁上建立了不同規模的結構監測系統,如香港的青馬大橋、汲水門大橋和汀九大橋,內地的上海徐浦大橋以及江陰長江大橋等[6~8]。
365交通站365jt.com
365交通站365jt.com從已經建立的監測系統的監測目標、功能以及系統運行等方面看,這些監測系統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點:
365交通站365jt.com
365交通站365jt.com(1)通常測量結構各種響應的傳感裝置獲取反映結構行為的各種記錄;
365交通站365jt.com
365交通站365jt.com(2)除監測結構本身的狀態和行為以外,還強度對結構環境條件(如風、車輛荷載等)的監測和記錄分析;同時,試圖通過橋梁在正常車輛與風載下的動力響應來建立結構的"指紋",并藉此開發實時的結構整體性與安全性評估技術;
365交通站365jt.com
365交通站365jt.com(3)在通車運營后連續或間斷地監測結構狀態,力求獲取的大橋結構信息連續而完整。某些橋梁監測傳感器在橋梁365JT施工階段即開始工作并用于監控施工質量;
365交通站365jt.com
365交通站365jt.com(4)監測系統具有快速大容量的信息采集、通訊與處理能力,并實現數據的網絡共享。
365交通站365jt.com
[1][2][3][4]下一頁
[NextPage]
$False$